動物脂肪易殘留毒物 譚敦慈不建議自炸豬油
小編碎碎唸~
每每看到民眾一窩蜂的夯某項產品時,總是會讓我捏把冷汗。為甚麼呢?不外乎是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考量,畢竟,食品是經過加工,我們看到的只是包裝後上架的商品,原料、製造過程中,到底有沒有哪裡黑心造假不誠實?有沒有哪裡不清潔?不衛生?我們消費者真的不知道ㄚ!當了花錢的冤大頭是小事,怕是花錢又傷身,傷了自身健康是大事。
食安相關問題,其實是一直存在的,只是,近年來好像特別的多,沸沸揚揚的新聞,就開始有人提問了:現在到底該怎麼吃啊?一直以來,每當小編被問及這個問題時,我的回答是:不要迷信某一家廠商,不要長期大量偏愛某樣食品,多吃食物,少吃食品,比較安全。
今天,看到這篇新聞,與小編的觀點相同,於此與大家分享囉~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樂。
動物脂肪易殘留毒物 譚敦慈不建議自炸豬油
吃東西「不要太專情」才能分散風險
自由時報/ 記者林曉雲 2014.10.24
黑心油四竄,引發民眾自炸豬油風氣大盛,但長庚醫師林杰樑遺孀、林口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護理師譚敦慈昨日呼籲,動物脂肪對人體並不好,加上現在飼養環境不同,動物身上可能有很多累積的重金屬和毒物,因此不建議自炸豬油,她建議大家吃東西「不要太專情」,多店家、多種類,才能分散風險。
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昨邀請譚敦慈到校分享「食在安心」演講。譚敦慈指出,豬油等動物性脂肪,當遇高溫時,雖不容易變質,但會釋放多環芳香烴等有毒物質,不建議民眾自炸豬油,甚至應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取,以防肥胖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等。加上現在動物飼養環境不同,如果動物吃到有問題的飼料油,體內可能累積重金屬和毒物。
譚敦慈說,吃東西時「不要太專情」,應選擇多店家、多種類,才能分散風險;如果一定要吃豬油等動物性脂肪,應多搭配豆類、蔬菜、水果等,每天應吃三碗豆類(一碗為一個飯碗份量)、三碗燙熟的蔬菜、二個拳頭大小的水果,並多運動,消耗身體多餘油脂、熱量,避免慢性疾病。
譚敦慈提出多項日常飲食建言。例如,生活中因為食材的搭配形成亞硝胺,要小心避免這些「NG食品」,像燒烤店裡常見的「培根捲干貝」,因培根含有亞硝酸鹽,干貝是海鮮含胺類,兩者合在一起會變亞硝胺,是致癌物質。